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在你眉梢点花灯第105节(1 / 2)





  贺月南原本还站在教室最末,想着如果程昶有问题,他可以随时帮忙,哪知道越听程昶上课,越受打击,垂头丧气地离开教室,找老和尚去了。

  转了一圈,四处不见老和尚的影,直到闻到油烟味,绕去厨房一看,发现老和尚居然重新生了灶火。

  “干嘛呢?”贺月南问。

  老和尚把刚揉好的生面饼扔进烧热的油锅里:“看你这儿有面粉,烙几个饼。”

  他朝不远处的教学楼努努嘴,“谁知道心脏病能吃多少盐呢,我就没敢放,一顿饭没吃几口,嘴都淡出鸟来了。”

  贺月南蹲在一边:“那你也给我烙一个,我快饿死了。”

  “你也吃不惯这么清淡的?”

  “倒不是。”贺月南丧气道,“太帅了,吃饭的时候就坐我对面,我没忍住看了几眼,差点没心梗,吃不下。”

  老和尚烙好饼,递给贺月南一个,然后与他蹲作一排一起吃饼:“不光帅,还有钱,开的车是顶配大g,你知道大g吗?”

  “我知道,特别man那个车。”

  “对,就我报案的那个警察叔叔,他后来说,还好人开的大g,从山坡上滑下去没出大事,换了别的一般的车,可能早报废了,说不定人也救不回来。”

  两个人对看一眼,齐齐叹一声。

  过了会儿,贺月南道:“下回咱帮人,尽量别找这么帅的。”

  “帅不帅不重要,关键不能这么有钱。”

  “还是要适当关怀一下自己的感受对吧?”

  “是啊。”

  “精神创伤太大了。”

  “简直难受。”

  一节课四十分钟,程昶很快上完,课间活动期间,程昶出来没看到老和尚跟贺月南,回办公室倒了杯水,坐在外头的椅子上,看学生们玩。

  有几个□□岁的小姑娘朝他身后招招手,喊道:“溪溪,过来玩!”

  程昶听到这个名字,愣了一下,回身看去,只见一个小女孩儿拿着本书,正站在楼梯口怯生生地望着他。

  刚上课的时候,他就注意到这个小女孩儿了,个子小小的,目光十分清澈,听课听得非常认真,点她起来回答问题,英文发音居然出乎意料的标准。

  目光与程昶对上,她鼓足勇气,走上前来,怯生生地问:“程老师,您也教语文吗?”

  山区师资力量薄弱,一个支教老师往往什么科目都得教。

  程昶问:“怎么了?”

  “我能不能问您一个问题?”

  她把手里的书递到程昶面前,“这首唐诗我读不懂。”

  程昶看了一眼,是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,他温声道:“这首不是唐诗,是宋词。”

  小孩子年纪小,误以为所有的诗与词都是唐诗。

  小女孩儿认真地看着他,虽然似懂非懂,还是点了点头:“记住了,是宋词。”

  她的眼睛干净清透,程昶看着,问:“我听她们喊你浠浠,是哪个浠?”

  “溪水的溪。”

  程昶“嗯”了一声,从溪溪手里接过书,来回翻了几页,居然连个注释都没有。

  再一看内封,九几年出的宋词集,很旧了,估计是在旧书市场淘来的,或者谁不要了捐的。

  他没说什么,问:“哪一句不懂?”

  “都不懂。”溪溪仍有点怯,“就是看题目旁边有个五角星,觉得很漂亮,所以想问问老师。”

  “五角星可能是因为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。”程昶道,“青玉案是词牌名,元夕……”

  他顿了顿,“正月十五,古代称作上元节,现在叫元宵节。”

  “就是要吃汤圆的节日。”

  程昶点头:“这首词很出名,词前面一部分讲的是上元节的见闻,初春之夜,焰火燃放,一天星灯如雨,作者在这个佳节,邂逅了一个姑娘……”

  “最后一句,他在人群中寻找了她千回百回,遍寻不着,后来蓦然回首,发现她却站在灯火最零落的地方。”

  程昶的情绪本来内敛,然而他说这话的时候,眉宇间似乎不期然染上了一丝古旧的清冷,仿佛换上素衣,长发挽髻,就成了古画里的清贵公子。

  溪溪看着他,不由神往,问:“程老师,上元节的花灯是不是很好看?”

  程昶微一愣,过了会儿,沉静地笑了一下,点头道:“对,好看,跟词里说的一模一样。我见过,很喜欢。”

  他心里有些浮沉不定的心绪,但他没有耽于此,片刻,又道:“我刚才的解释,只是这首词最表面上的意思,后来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里把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的一生分成三个境界,其中最后一个境界,就是这一句‘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’。所谓的‘那人’,或许不是指他人,指的是自己,指不同的境地。”

  他看溪溪一脸懵懂,笑着道: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你以后就懂了。”把书递还给她,“喜欢读书?”

  “喜欢。”

  她问:“我要是还有问题,以后也可以来问程老师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