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十三章上元祭祀(1 / 2)





  “少爷,明儿是上元节,今晚的灯会还去吗?”小厮正收拾着陆邪房中的东西。

  陆邪闻言,想了想答道:“不去了,明日是上元祭祀,还得起早......”

  “早”字话音刚落,门外一个小厮轻轻敲响了门框,道:“少爷,姜少爷在府外问你要不要去灯会。”

  陆邪从朱红的大门走出来,看见一个身披银色暗花斗篷的身影,顶上吊着的橘红色灯笼将那人笼罩在一片柔光中,随即那人好似听见了动静缓缓转过身来。

  姜灵手里提着一个纸灯笼,站在灯火处,陆邪走上前去,伸手将斗篷的帽子给他戴上了。

  “稀客啊,”陆邪笑,“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主,今儿为了找我看灯会特意跑来一趟。”

  “说得好像我从没来你府里找过你似的,”姜灵瞪了他一眼,又低头盯着手里的纸灯笼,“我想着明年上元节你或许就不在都城了,又听闻今年的灯会比以往的都要盛大,故此特意来你府上叫你。”

  陆邪将姜灵手里的纸灯笼接过来,轻声说道:“那便一道去看看吧。”

  车帘被掀开,二人钻进了车里,将寒风挡在了外面。

  姜灵方才在下面吹了会儿冷风,面色有些白,陆邪捧着姜灵冰凉的双手呵了一口气,笑道:“若我出征后没人给你暖手可怎么办?”

  陆邪这一句无心之言却让姜灵心中一震,一股怅然之感油然而起。

  姜灵低头看着那双骨节分明的手,手心的茧子每次都弄得他痒痒的,他以前还佯装嫌弃,现在却再也嫌弃不起来了。

  “那你就多给我暖一会儿,”姜灵道,“等你出征了,我只能抱着汤婆子了。”

  好。陆邪笑答。

  马车渐渐驶入喧嚣中,车帘随着马车的摇晃时不时露出街上的景色。

  姜灵将车帘挑开一角,正巧一个表演喷火的艺人经过,那火舌燎地老高,将姜灵的脸映得有些红。

  这样的杂技虽说每年都能看一次,可姜灵还是觉得很有趣。

  二人下了车,入眼便是一串串花灯吊在上方,有形似动物的,有形似莲花的,还有千面灯。

  千面灯顾名思义就是每一面上都画着不同的事物,若是游人耐着性子仔细瞧,便能看懂花灯上的故事。

  “你觉得这个上面讲的是什么故事?”陆邪用手轻碰了一下面前的一盏千面灯,那灯便缓缓转起来。

  姜灵看着眼前飞转的千面灯,手指弯曲轻碰着下颏思索着,半晌道:“是一只狐狸报恩的故事。少年将一只受伤的狐狸捡回了家,悉心照料,狐狸伤好后便化作了人形前来报恩。”

  陆邪却道:“我倒是觉得不止如此。”

  姜灵双眸一动,看向陆邪,眼里是好奇。

  “少年对狐狸有恩不假,但狐狸对少年却不止有恩。”

  千面灯转起来像一个会动的小人书,很是有趣,此时那个被陆邪转动的千面灯徐徐停下了,一个身着白衣的人透过烛光映在灯上。

  “说不定狐狸变成人形后喜欢上了少年呢?”陆邪道。

  姜灵掩嘴笑,他道:“你若是不从武,到大街上摆个摊说书大抵也是能糊口的。”

  花灯飞转,此时正值乍暖还寒之时,站在桥上向桥下望去便会发现下面的江水映着人间的景色,仿佛下面还有一个世界。

  姜灵抱着陆邪买的狐狸样子的灯笼在桥上站着,他看着江上的景色一时有些晃神,再回头时人群中却没了陆邪的身影。

  “陆邪?”姜灵张望了一下,没看到陆邪。

  他心里有些慌,穿过人群却唯独不见那熟悉的身影,他抱着灯笼欲下桥去寻,鼻尖忽地落下一点寒,前面落下一片阴影。

  姜灵转身看去,却见陆邪撑着一把油纸伞站在身后,那把伞撑在姜灵上方,陆邪身上的红衣落了点雪。

  “落雪了,我去买了把伞,不是同你说不要乱走吗?”陆邪站在姜灵的上一格台阶上,此时正双眸明亮地看着下面的人。

  姜灵接过伞,不动声色地收起方才眼里的焦急,道:“我有些累了,正想下去坐坐。”

  见对方将伞拿走,陆邪便把手负在身后跟着前面的人走。

  桥下有露天的小摊,卖些素面和小食,明日是上元节,店家便起火煮起了元宵。

  “来两碗元宵。”陆邪对店家说完便坐下了。

  正在落雪,店家叫人支起了一个棚子,他们二人便坐在这个棚子里等元宵。

  店家生意不错,不断有人进来,也不断有人离开,元宵很快便起了锅,一颗一颗圆润可爱地躺在瓷碗中,还冒着腾腾热气,捏着勺子一搅动,那些元宵便争先恐后地往别处躲。

  “你碗里是什么馅儿的?”陆邪吃着碗里看着锅里,看见姜灵咬了一口元宵便往前凑了凑。

  “芝麻馅儿的。”姜灵眨着眼睛回道。

  “我的是红豆馅儿的,”陆邪盯着对方碗里的元宵笑,“要不你给我尝尝你碗里的?”

  “芝麻馅儿的元宵你又不是没吃过,”姜灵回绝道,“稀奇个什么劲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