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难道不是吗?”

  “……”傅来音挂了电话。看来她的老父亲也一知半解。

  史闻在教学楼上看到傅来音,见小姑娘久久不进来,自己下了楼。两个人在校门口对上。

  “史叔叔。”

  “走走走,带你先放行李。”

  进了校门,爬过长长的青石阶,经过一条逶迤的古风长廊,又穿过一架紫藤花架,食堂和操场映入眼帘。两个人从食堂前经过,四季蔷薇爬满整面墙,进了一个充满花香的小门,史闻笑道:“这是女生宿舍。”

  傅来音惊叹:“这里也太好看了!”

  “女生宿舍是你史阿姨设计的。这个老姑娘,私心挺重,自己爱蔷薇,就只种蔷薇——夏洛特夫人、达芬奇、鲁硕红、詹森……啧……”一边笑一边抱怨,“拿她没办法。”

  傅来音跟着上楼,笑道:“您说招不到老师是骗人的吧?就单单只把这女老师宿舍拍两张照片放出去,得多少小姑娘愿意来呀!”

  “你不懂。”头发花白的史教授摇摇头,笑叹道,“愿意过来的确实多,我想找的、又能过来的实在少。”

  傅来音几乎瞬间明白。爸爸跟她提的时候,说史叔叔一退休就将全部家当投到一所乡村小学去了。当时父女两个都以为是史教授人老心不老,还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。所以当傅来音收到史闻的实习邀请的时候,心里是抱着来帮忙的想法的。

  人老心不老没错,还想为教育事业奉献也没错,不过史教授有自己的教育理想。这个小学,是史教授亲手建的乌托邦。他找傅来音不是随便找找,一方面是对她能力的肯定,一方面确实是手头资金紧张,拥有差不多能力的人,老头子开出的工资拿不出手。

  两个人爬到最顶层,史闻喘了几口粗气,笑道:“你爸爸说你生来喜静,也没和人一起住过。这里有一个小隔间,小是小了一点,但可以让你一个人住,你先看看喜不喜欢,如果嫌小,也可以换到二人间去。”

  傅来音把行李搬进去,也不多瞧,“史叔叔,您千万别客气,我是过来工作的呢,有独立住处已经很好啦!”

  “行吧!”史闻也不多客气,“你史阿姨出去办事了,晚上等她回来后我们一起吃个饭。”说完便去忙自己的事儿了。

  傅来音收拾了一阵行李。房间很干净,史阿姨应该叫人打扫过。干净又雅致,书桌旁就是一个小阳台,小阳台冲外,对着校园外窄窄的马路,可以看见旦河村庄;门旁边是窗户,窗户一打开正对着蔷薇花园,远处是空旷的操场,再远一些就是白云苍山。世外桃源不过如此。傅来音从看到这个小学的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地方。她的住处,也额外喜欢。

  傍晚时分,傅来音独自一人逛了逛校园,禁不住对傅方来感叹:“您说史叔叔投入了全部身家,我原本是不信的。”录了一个小视频发过去——“我现在信了。”

  亭台楼阁,花草树木就不说了,教学楼额外令人惊叹。一幢“回”字形的六层古风建筑,依梯而建,两门对望。下门较小,出去是小花园,拾阶而上,上门宽阔,出去是操场。上门楼上是老师的办公室,其他三面是教室。“回”字中间,有三个错落的莲花坛。日落时分,莲花闭合,薄薄的荷叶贴水静伫。晚风吹拂,潮湿的水汽和草根的泥土气扑面而来,泠泠醒神。傅来音有一瞬间恍惚,仿佛自己一下子穿越到古代。这个地方,实在不像一所学校。

  等她按着史闻发来的楼层分布图去到国学教室,更是只能在内心喟叹:好一所乌托邦。国学教室旁边是国画室,亦是精美异常。傅来音津津有味逛完,对史教授的佩服深了不止一个层次,得有怎样的能力、魄力、社会关系、修养、学识,才能把这所学校从不敢想变成现实!她对几天后的教学大会充满期待,她更是对史闻想要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感到好奇。

  史闻得知傅来音正在教学楼,发了一条语音:“来音,能麻烦你帮我去资料室把教职工名录带过来吗?我在男士宿舍楼下。你史阿姨也回来了,我们正好一起吃个晚饭吧?”

  傅来音便去资料室取名录。名录刚打印出来,还未装订,傅来音便顺便把名录整理了一下,装订成册。

  她看到自己的名字以及精简的个人信息。就在她名字上方,一个名字吸引了她的注意。

  “沈青霭。”她念了一遍。好好听的名字。青霭,青色云气,山雾袅袅。

  是国画老师。

  国画室就在国学室旁边,两个人日后定会经常见面。也不知道这么闲雅的一个名字,人是怎样一个人?男性?女性?仙风道骨?衣袂飘飘?

  饭桌上,史阿姨毫无征兆地提起沈青霭,傅来音确定了他的性别。青年画家,书香门第,小有名气,是史阿姨的远房侄子。

  史梅笑眯眯看着傅来音:“来音,‘青霭’这个名字,出自哪里?”

  “王维《终南山》有诗句云:‘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’”傅来音笑笑,“真是有意境。”

  史梅点点头:“不错的,老沈一辈子就只爱王维。”所以给儿子取名字也选用了王摩诘的诗。

  傅来音也爱的。因着这句诗,她才多看了名字后面的个人信息,知道他是国画老师。

  第二天,傅来音见着沈青霭的画。

  怎么说呢?

  艺术类、创造类的作品,从来没有让所有人喜欢的道理。也从来没有一件艺术品以此为目的成功过。创作者,有他命定的观众。他触碰到了某一类人的特质,使人们爱得死去活来。

  沈青霭的画,触到了傅来音。

  她成了他命定的观众。

  史氏夫妇正在指挥工人把画挂起来,史闻见她站在最大幅山水画前默默不语,说:“细节处理还不够好,稍显生涩。不过这需要时间打磨,急是急不来。”

  傅来音却道:“正是这生涩之处,山水灵动,闲逸又暗藏锋芒。年轻人的归隐和耄耋之年的归隐是不一样的。”

  史闻只是随口一说,傅来音却回答得极认真,史闻来了兴致,顺着道:“怎么说?”

  “年轻人的归隐是有野心的,他等着下山那刻意气风发;耄耋之年,是等死。”

  史闻笑道:“那他画归隐图岂不太虚伪?没有归隐之心,却偏偏要装作不惹尘埃。要是没人请他下山,藏山一辈子,岂不憋屈死?”

  傅来音“噗嗤”一笑:“您说得也太过了。哪儿有那么严重?”这幅画妙就妙在万籁俱静,但静中又觉一点儿风雨欲来。万分之一点,很少很少,少而珍,微妙幽深,因成一种特质。

  所以这一点儿不是虚伪,是人性。若是没人请他下山,他也不憋屈。他爱着这万籁俱静,他宁处深山,等一知己;知己不来,尘世毫无留恋。

  史闻说那话是逗人的,傅来音不上他的当,老头子只好换了话题:“你既然这么懂,不如给它配首诗?”

  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画有画的妙,诗有诗的妙。在画上写诗,就是把藏着的明说出来,既对不起画,也委屈了诗。我可不做。”

  史闻“啧”了两声,对史梅招手道:“来来来,快来瞧瞧你侄儿的新粉丝。我看她和青霭网上的那些女粉丝不遑多让。”

  史梅瞪他一眼:“来音是看画识人,网络上的小姑娘是以貌爱人,能一样吗?”

  傅来音有些不好意思,心里小声道:我其实也爱长得帅的。面上却问:“他在网上有很多粉丝吗?”

  史梅点点头,说:“最开始应该是圈里人说他长得好看,发到网上去,渐渐有些圈外人也来看他的画展,一来二去,就有一群年轻的小姑娘总是去他的画展。人数还挺多。”

  “那他怎么来了这里?”他应该是不缺钱也不缺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