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节(1 / 2)





  清晨的阳光明媚,在这个初春的早上显得格外温暖。南山村地处祖国的南端,就算是冬天也会时常出太阳。杜善薇做好个人清洁,就走到庭院里舒展身体,随意活动了下身体。

  “奶奶,爷爷又去大榕树那边练拳了?”见杜奶奶从厨房里走出来,杜善薇直起腰身随口问道。

  “嗯,每天都这样,一天不动他就不舒服。”杜奶奶一边回答,一边从杂物房里拿出几个鸡蛋,“早饭快做好了,今天还是煎鸡蛋。”

  “辛苦奶奶了。”杜善薇嘿嘿一笑,忘记是从哪里看到的信息,说是如果长辈做饭好吃还很勤快的话,晚辈的厨艺一般不怎么样,有时还会比较懒。她自己就是鲜明的例子,长辈们勤劳,厨艺是极好的,这反而导致她不大喜欢往厨房钻。当然,在外地生活几年,一般的饭菜她还是会做的,只是味道比不得家里人。

  等活动开身体,她就抓起角落的扫帚开始清扫庭院里的落叶。偶尔她会停下来看看,心情和空中的太阳一样明媚。

  这就是她成长的家啊!说实在话,她家这座农家小院看起来很有田园气质,就像她小时候涂鸦的画像,有几间房子,庭院被一圈篱笆围着,里面种有几棵果树,然后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蜿蜒流过……

  杜家的布局几乎就是这般模样,类似于三合院,有正对着门口的三间正房,中间是大厅,左右住的是杜庆国夫妇和李玉英,接着正房左右两边各有两间房,一边是厨房和杂物房,另一边是杜善薇和弟弟各自的房间,房子是青砖黛瓦,是九十年代初建起来的。

  等到前几年,家里总算攒了一笔钱,本来打算盖新楼房的,结果杜爸爸就被杜奶奶骂了一顿,说孩子们还要读书,家里的房子用不着盖那么好,浪费钱。再说了,当初的房子建得结实,她觉得还能再住个十几年。

  于是,经过商量,家里人就把房子大修了一次,把墙壁刷白,地面刷了水泥,头顶做了吊顶,再在后院盖了一间冲水式的洗手间,做了淋浴……如此一来,房子住起来就舒服多了。

  南山村之前交通闭塞,经济不发达,村子里几乎都是瓦房,甚至还有几家经济困难,住的房屋还是泥砖房,左看右看都是十足的乡村气息,所以杜善薇家的房子并不显眼。

  等到吃早餐时,见大家吃得差不多了,杜善薇犹豫了会,还是开口说道:“爷,奶,妈,我之前没有在开玩笑,我真的准备在家里种百香果和黄皮果。我需要爷爷的帮忙,我想租地。”他们家的地不够,起码要租几十亩。

  这个想法她去年就有了,春节回来又在村里走了一圈,加上现在辞职,正好合适她去做。

  “什么?我以为你和文聪是在说笑!”李玉英大吃一惊,几乎是条件反射般,立即开口反对,“你从小到大就没干过地里的活,现在你来跟我说想种东西?”能受得了那份罪吗?

  后面的话她没有说出口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本文架空现代,书中的地名等内容与现实无关。

  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  第3章 租地

  “哎呀,我有自知之明,不会去添乱。这次种植不用我亲自下地去种,我准备去租用翻地机和开沟起垄机,再请几个人整地挖坑就差不多了,现在科技那么发达。”杜善薇放下手中的碗筷,看了看杜庆国,略微请求地眨眨眼。

  等到二级路开通,机械什么的进村会很方便。

  杜庆国接到孙女的暗示,连忙清了清嗓子,沉声道:“我看行,薇薇有想法有干劲,文聪是读农业的,娃子们想大干一场就让他们干,趁着还年轻,多摔打摔打,有咱们在旁边看着,最不济就是种不好,亏了本钱。无论结果好坏,娃子们都会有进益。”说完还环视众人一圈。

  “就是,奶奶,妈,你看新闻上说的,哪个哪个大学生回乡创业,一不小心就发家致富,说不定我也是其中之一呢。”杜善薇挺了挺胸,神情坚定,“我不是一时兴起,是事先认真做过规划和调查,认为在咱们村种百香果真的有出路,村里的水土很适合种植,你们知道的,去年家里种的那两棵,结出的果子又大又圆,吃起来酸甜可口,味道非常好,大家都说很好吃,不比超市卖的那些精品水果差。”

  “那销路怎么解决?”杜庆国见其他人不说话,就开口问道。

  “我有个同学的爸爸就是水果经销商,人家在首府开有水果超市,之前和他提过,他很有兴趣,让我种出来就和他联系。”杜善薇胸有成竹,“市场一般卖七八块一斤,那样的话批发价起码有四五块钱,第一年的产量低些,文聪估计亩产量在1500至2000斤之间。反正现在的百香果市场前景广阔,就算我同学他爸不要,也不愁卖不去。”

  见家里人聚精会神地听着,杜善薇的心就安定下来,轻咳一声,继续说道:“还有黄皮果……”

  见李玉英似乎想说话,她就忙道,“妈,不是咱们村里种的那些果小肉少的黄皮果,是省城农科院精选出来的。我听文聪说过,农科院用了几年时间把全省的黄皮果品种都收集起来,然后再把其中的优良品种推选出来,现在有几种良品正准备推广,文聪很看好这个项目,认为能得到市场的认可。”

  她所说的文聪全名“钟文聪”,是她的表弟,比她小一岁。杜庆国夫妇育有一儿一女,儿子是她爸,女儿就是钟文聪的母亲,当初到了年龄就嫁给镇上的同学,两口子的感情极好,在镇上开了家饮食店,杜姑姑上无公婆要伺候,日子过得舒心,可惜天有不测风云,钟文聪十岁那年夫妻俩双双车祸去世。

  当年灵泉镇到县城的路没有摄像头,找不到肇事者,而钟家就只剩下钟文聪孤零零一个,其他叔伯倒是愿意收养他,只是考虑到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,杜家怕孩子受委屈,就提议把孩子接回南山村养,并把钟家临街的那座二层小楼出租出去,所得租金和钟家夫妇留下的钱正好用来抚养孩子长大。

  杜家在镇上还是有些威望的,加上人多势众,钟家不敢反驳,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。所以说,杜善薇和钟文聪从小一起长大,虽是表姐弟,其实和亲姐弟差不多,两人的感情非常好。这不,她之前一透露出要回村种田,钟文聪立马帮着出谋划策。

  “就是上次聪聪回来说过的那次?我记得他还带人来咱们村看过村里的大黄皮树。”杜奶奶立马回忆起来,点头道,“聪聪是博士,他的话错不了,我看这事成,孩子们想做就让他们做。”

  杜善薇一听,暗暗一笑,既然她奶奶都同意了,她妈肯定不会反对。

  果然,李玉英犹豫了一会,终究还是默认下来。

  “好,既然你们想干,那我反对也没办法,需要帮忙的尽管说。”李玉英妥协了。

  于是,一场纷争消停下来。出门后,杜善薇忍不住对杜庆国表示感谢。

  “爷爷,幸亏有你帮忙说话,要不然我妈肯定不同意,她老是把我当成小孩子,总是不放心。”她的语气带着抱怨,脸上却不自觉地露出笑容。尽管之前在外工作时每次变温,她妈总要打电话让她增添衣服,她有时会觉得烦,但心里到底是高兴的。

  “呵呵,我看你们这样干估摸着能成事,百香果和黄皮果都不难管理。”杜庆国背着双手慢吞吞地走着,一边说道,“这两样随便种在路边都能活,只是想要产量高,想卖钱,你们还得多费心,多讲科学。”

  “放心吧爷爷,我和文聪都准备好了!我事先做了功课,文聪也在学校里跟踪栽种过这两样果树。”杜善薇笑道,“总要试一试嘛。”

  两人刚说到这里,大爷爷杜庆华家到了。两家紧挨着,就隔了那么三米远,平时有个什么事高声叫一下对方都能听到。

  刚推开院门,曾祖母张子莲率先从屋内走出来,迭声招呼道:“薇薇今天起那么早,吃了没?”

  张子莲是一位身材娇小、相貌和善的老太太,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旧式斜襟衣裳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没有一根乱发往外跑,脸上有着明显的皱纹,此时她的面容洋溢着笑容,显然看到杜善薇令她十分高兴。

  杜善薇立即快走几步,迎上去扶住她的手臂,一边答道:“阿太,我吃了,不算早了,昨晚睡得早。”昨晚曾祖母张子莲就来看过她,还和她闲聊了好长时间。

  老人家今年88岁,生下来的孩子一共养活了三儿两女,女儿早就出嫁暂且不提,在村里就剩下大爷爷杜庆华一家和他们一家,至于三爷爷杜庆民,他比较争气,早年读书跳出农门当上老师,后来又在县里安家,只有逢年过节或有空的时候才回村看望老母亲。

  爷爷杜庆国他们三兄弟的这一辈是“庆”字辈,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华、国、民,非常具有时代特色。

  听到杜善薇他们的声音,厨房里的杜积明加快吃饭的速度,没过一会儿就放下碗筷走出来,边走边说道:“还是奶奶的耳朵厉害,一听就知道是你们来了。”

  张子莲一听,顿时高兴不已,她矜持地笑了笑,抚了抚鬓角,道:“我耳不聋眼不瞎,身子骨好着呢,有什么不能听到的?”

  老人家的健康最重要,众人听了都很是高兴。闲聊了一会,大家就进入正题,说起杜善薇要租地的事。

  听到租地,杜积明就下意识地摸了摸身上的口袋,从里面摸出一支烟来,不过他看了眼正端着碗筷站在厨房门口的妻子陈芳,见她虎视眈眈的模样,忙嘿嘿一笑,转移视线,也不点烟了,就别在耳后,低声道:“四十亩地……我得想一想,看谁家的地是空着的。这几年年轻一辈的人大都外出了,留下的田地有部分丢荒,没办法,种不了那么多。”

  他见杜庆国没有反驳,就知道他是支持的,考虑了一会,没再没有多说什么。说实在话,他每次看到丢荒的田地,心里都很是心痛。现在村里能有年轻人肯回来发展,他是一百个赞成。要不是杜善薇是他亲侄女,刚才他是不会用力劝的。

  杜积明是大爷爷杜庆华的长子,如今在南山村委担任村支书和村主任,支书主任一肩挑,他做了二十几年的村干部,对村里的事务无比熟悉,要不然杜善薇也不会第一个想到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