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节(1 / 2)





  ……

  杜善薇一一看完大家的话语,有些无语,原来大家已经想到这么远了吗?正想回复,就发现有电话打进来。

  等接完杜善琳的电话,杜善薇发现自己先前发愁的事已经解决了。

  话说,杜善琳是隔壁凤仙镇的组织干事,从事党建工作,有她帮自己梳理一遍,如果自己再把上面下发的一本书看完,就能大概胜任村委工作了。

  就这样过了两天,当杜善薇把一波新的腋芽剪掉后,镇上终于派人来考核了。

  对于杜善薇的履历,他们非常满意。之后的谈话差不多是走个过场,因为杜积明找来的二十人,除了几个党员外,其他都是南山村的村民,大伙儿都是看着杜善薇长大的,面对组织的问话,当然是个个说好话了。

  “放心,这些材料功夫难不倒你的,你有不懂的可以打电话来问我,或者我下来指导你也行。”说这话的是镇上的组织委员,副科级别,还很年轻,大约三十岁,人长得高高瘦瘦的,脸上戴了副金框眼镜,虽然长相普通,但气质不错,说起话来语气温和。

  “那以后就麻烦谢组委了。”杜善薇内心深处有些惊奇,她没想到这人这么年轻就是副科,她大堂哥在县政府还是打杂的科员呢。

  “应该的,职责所在。”谢安榆托了托眼镜,看了一眼杜善薇,这才转移视线,对着杜积明说道,“支书,还得麻烦你教教团支书,好让她尽快上手,最近县委组织部要到各个乡镇抽查,我就怕上面会抽中南山村。”

  杜积明连连点头,他也怕抽中自己村啊,虽说自己是老油条了,脸皮厚,可众目睽睽之下,被领导说他也会老脸发红。

  于是,在众人的热心帮助下,杜善薇很快就掌握了该会的知识,起码“三会一课”之类的会议内容和发展党员的材料难不倒她。原先她觉得这些基层党建的内容没什么意义,但后来仔细一琢磨,发现人家自有一套逻辑,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
  等熟悉情况后,她花在村委的时间自然变少,到最后工作进入正轨,每周就值班这一天到村委办公,其他时候可以在家忙自己的事。当然,如果有突发事情发生,自然要到村委处理,只是这样的事情还是比较少的。

  就这样,日子一天一天过去。慢慢的,南山村的陌生人越来越多。尤其是周末,有不少城里人驱车前来,刚开始是中老年男人,几乎都是带着鱼竿钓桶等一套钓鱼设备来到村里,一进村就朝一公里远的山塘奔去,往往是早上来,傍晚才提着钓桶离开。

  来的时候兴致满满,走的时候或兴奋,或沮丧。

  “山塘里的鱼不是那么好钓的,那里的鱼野着呢。”树荫下,杜庆国执起一枚棋子,淡淡地说道。

  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穿着白色运动服的老人,姓徐,大约七十岁,说起来和杜庆国的年龄差不多,但对方保养较好,愣是看起来年轻几岁。

  “我连续去钓了几天,多的时候有两三斤,少的时候一块鱼鳞也没见着。”徐老爷子很是郁闷,“这鱼的确很机灵,愣是不上钩,是不是山塘里面根本就没有多少鱼?”

  “这我就不知道了,反正前些年有外地人看中我们这里的鱼好吃,认为水质好,都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,就包了山塘来养,结果一年忙到头,等捉鱼时愣是捉不到多少,加上当时的路况不好,等鱼运出去都死光了,卖不上价钱,最后坚持了两年,亏死了,不了了之。”

  杜庆国不动声色地看了下眼前的象棋棋局,下了一子,又继续说道,“后来我那做村长的侄子也没要他后面两年的承包费,该你下了。”

  “那鱼到底去哪了?”徐老爷子努力思考,“就这么大的塘子,拉网的话,应该跑不了。”

  “大概是山塘太深了吧,反正我们本地人从来没有见过这山塘干枯过,孩子们下水都是去浅水区游玩,深一点的地方是不准去的,一去就打。”杜庆国摇摇头,“有人猜测里面有什么大鱼,估摸着是大鱼把小鱼给吃了。”

  “你们这的鱼就是好吃,我最喜欢了,下次去镇上记得给我带一条。”徐老爷子说到这里就笑道,“我去别的地方钓鱼,我家老婆子就骂,说来南山村,自从二级路通行,她就不骂了,钓回去的鱼,孩子们都喜欢吃。”

  “你想得美,我自己想吃都懒得钓,更别说钓给你了,你想吃就自己来。”杜庆国说起来话毫不客气。话说回来,两人是老同学了,又是多年的老同事,退休前,一个是南山村小学的校长,一个是镇上中小校的校长,关系一直不错,说话自然不用客气。

  旁边睡在吊床上的杜善薇被他们的争吵声音惊醒,她微微张开眼睛,打了个哈欠,随口道:“徐爷爷,你想吃的话可以在村里等着,等那些钓鱼的人回来,你就问他们买鱼。”

  上午九点多的太阳不算热烈,正适合在树下看或打盹,小憩一会儿。

  “这是个好主意!”徐老爷子一拍大腿,大笑道,“还是薇薇机灵。”

  杜善薇无语,刚想谦虚两句,发现院门来了两个陌生人,一大一小。

  “您好,请问你们家有鸡蛋卖吗?”一道中年男人的声音响起。

  不错,又有人来买东西了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  感谢投出[地雷]的小天使:一只胖狸花 1个;

  感谢灌溉[营养液]的小天使:

  小丁丁 50瓶;

  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  第10章 游客

  “有的,不过数量不多,请问你需要多少?”杜善薇赶紧从吊床上翻身下来,快走几步走到大门,笑着问了一句,眼睛却迅速扫了一下在门前站着的人。

  这大概是一对父子,穿着亲子装,孩子十一二岁左右,打扮时尚,大眼睛里闪烁着好奇,正小心地打量着院中的一切。

  “我先看看,数量不多的话,有多少我要多少。”中年男子微笑道。

  杜善薇点点头,伸手示意:“进来坐吧,要喝水吗?”

  中年男子摇摇头,道了声谢,就牵着孩子走进来,一边走还一边笑道:“我一路走来,你们村的房屋建得挺齐整的,个个有院子,特别是你家,真大啊,有三百平方吧?”

  杜善薇闻言,忍不住一笑。近段时间,随着她加强网上的宣传力度,周末来村里游玩的人是越多越多,而几乎所有人来到村里,第一印象就是各家各户院子的面积,另一个就是房屋的整齐。

  整齐?也许是因为老祖宗有强迫症吧,他们后人也继承了这一点,分出的宅基地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,要留出多大的空地都有规定。

  “乡下地方就是这点好,宅基地一般是够用的。”这么大一片平地,全村就35户人家,有些人还住在一起,分到的宅基地自然是足够的。而在农村,把自己的前院用篱笆或围墙围起来是很正常的事。

  “这要是在城里该值多少钱啊?尤其是你们家这个院子,这里种的花可真好。”中年男子眼里满是赞叹,“一定种了几年吧?肯定有人精心照顾。”

  他看着院子那一圈竹篱笆上攀沿的植物,有正在热烈盛开的三角梅,也有含苞欲放的杜鹃花,因为主人精心的照顾和修剪,竹篱笆已经成为一道颜色亮丽的花墙,非常引人瞩目,所以他刚才在村里走动时,即使旁边有不少三角梅盛开,他仍旧是不由自主地朝这里走过来。

  实在是太显眼了!

  “你说的对,这是我爸种的,他一向喜欢养花。”这道长达35米的花墙是他们家最喜欢的风景,也是杜积生遗留下来的最为生动的遗产,杜家人非常爱护,年年为这些植物松土施肥和修剪。

  “爸爸,你看,那是枇杷!”就在这时,小男孩眼睛一亮,再也按捺不住了,直直地盯着院中小径边上的两棵枇杷树,圆圆的小脸上流露出渴望。